武漢市積極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工作基本建成(圖)
去年以來,武漢市積極推進15分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。通過試點,不斷探索便民生活圈發展新模式,推動城市社區商業功能品質不斷提升。目前,首批15個試點便民生活圈已基本完成,今年已啟動22個試點便民生活圈建設。
一、協同推進,形成便民生活圈建設合力
(一)加強頂層設計,強化組織領導。市政府辦公廳印發《武漢市建設十五小時便民生活圈國家試點城市實施方案》明確便利生活圈試點建設的總體目標和工作原則、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,按照建成區便民生活圈全覆蓋的目標,啟動編制《專項《武漢便民生活圈規劃15分鐘》,指導武漢市便民生活圈建設和改造的研究、規劃和實施。《全市十五小時便民生活圈建設評價指標》,明確建設要求和評價標準,落實市長、區長負責制,建立市、區建設全市兩級工作領導小組,建立兩級協調聯動工作機制,統籌推進試點建設工作。
(二) 因地制宜,落實“一圈一策”。結合區域規劃、商業基礎和居民差異化需求,分區分類制定建設規劃。指導中心城區區域著力提升業務質量,建立聯商共管機制,推進便民生活圈數字化轉型;開發區和功能區著力補齊商業設施短板,著力建設綜合服務設施。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,對37個試點便民生活圈進行了深入調研,在此基礎上,制定了“一圈一策”建設改造方案,實現工作項目、項目清單、責任清單,確定項目、人員、職責、r要求、時限,詳細落實建設改造工作。
(三)出臺扶持政策,加強資金保障。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視便民生活圈建設,將15分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納入市績效目標考核范圍,除老舊小區改造等專項項目外,擬再安排市財政資金5000萬元,支持便民生活圈試點建設。試點通過驗收的便民生活圈,每圈獎勵100萬元,鼓勵各區配套資金。住宅小區和便民服務設施改造同步進行,嚴格規劃審批,確保重新為便利新建住宅區的綜合服務設施設計、施工、驗收同步進行。
二、精準落實政策提升便民生活圈功能品質
(一)推動品牌連鎖便利店發展。一是推動品牌連鎖便利店發展武漢網站建設,出臺《武漢便利店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實施細則》,支持9家便利店近兩年門店企業開244家,二是引導大型商業企業下沉社區,今年在社區開設“鄰里”門店40多家武漢網站建設,便利店+牛奶茶餅店、便利店+家政服務店等業態不斷探索,一店一體化、多功能的經營模式為居民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。
(二)培育專業化經營管理主體。大力支持擴大第三方運營公司規模,集中運營新建社區商業設施,改造提升商業服務老舊小區,搭建居民與商家的交流平臺,引導眾多商業品牌有序進駐,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商業用品。
(三)提升公共服務設施水平。圍繞“一老一小”門口消費服務需求),一是優化養老服務設施布局,打造養老服務“骨干網”,建設各類養老服務設施。養老服務機構278個,社區養老服務設施2843個。適齡服務水平不斷提高。二是加大托育機構建設力度,分列托育機構建設專項債。累計申請金額1.@ >7億元。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設立托兒服務機構,建設各類托兒機構500多家,托兒名額近2萬個。
三、創新驅動,探索便捷生活圈發展模式
(一)探索“物業服務+生活服務”模式。引導房地產企業將物業服務延伸至社區商業運營服務,對自有物業進行統一運營管理,聚焦居民需求,并提供零售、配送、洗衣提供護理、家政服務等綜合生活服務保障。打造社區商業品牌“優樂麗”,與36個品牌簽約,成立“友善之家”社區生活聯盟,提供“為9萬多業主打造新的家庭生活場景,共建美好社區商業生態。
(二)探索“地鐵配套+社區商業”模式。武漢地鐵集團以交通站點為中心,整合利用地鐵空間資源,引入商業服務設施,探索三類區域,其中,配套模式以社區生活服務為主,以社區商業、便利店、社區服務設施為主,已遍布武漢三鎮。軌道交通8號線梨園廣場站設有便利店、餐廳、洗衣染店、電玩商城、兒童樂園等業態,輻射周邊居民和市民,日均客流量1萬人次,超2萬人次節假日人次。
(三)探索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模式。一是依托“武漢微社區”社區治理平臺,推出“15分鐘生活圈”系統,實現在線搜索、信息查詢、地圖導航等功能 二是引導平臺企業通過提供數字化服務,搭建線上平臺,推動便民生活圈創新發展,如“惠鄰”社區服務平臺整合居委會等資源、商戶、業主、志愿者在便民生活圈分發消費代金券,開展鄰里團購、視頻逛店、志愿者積分兌換等,實現社區消費內循環;構建便民地圖服務網點,為居民提供便民服務查詢、溝通互動、換老等服務 事物;開展線上線下互動活動,吸引居民、企業、共建單位參與,促進“社區-商業-住宅”一體化。
(四)探索便民生活圈“平戰結合”模式,發揮便民生活圈多業態集聚優勢,以社區為載體,完善便利生活圈機制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,保障生活必需品供應。比如今年4月,武漢爆發疫情,借助管控區便民生活圈內的73家超市和網絡平臺,“開展“網上訂購、無接觸配送”服務,保障45萬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,日均配送量超過4萬單,滿足特殊時期居民生活需求。